理論上,牛熊證跟窩輪一樣是賭升跌,同具刀仔鋸大樹之效,但前者的設計較公平、易明。
所 謂牛熊證,其實分開為牛證和熊證。顧名思義,牛證看好,熊證睇淡。它與窩輪的最大分別在於,牛熊證沒有什麼引伸波幅等複雜變數,贏輸只看正股表現,簡單易 明。例如本週一,豐全日升跌的波幅為一元四角,瑞銀豐牛證(6901)的波幅則為一毫二角,以十股牛證兌一股計算,走勢貼近正股。
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說:「正股上升,牛熊證就會跟住直線上升;但窩輪係曲線上升,即係升就升得比正股快、跌亦跌得比正股勁。」
窩 輪的走勢,有時更不跟從正股,如比聯的豐沽輪(4491),年初上市以來多次偏離正股走勢,本週一豐跌百分之零點一五,原本應該升的沽輪,價格卻勁跌近兩 成四。發行商在輪價可以做手腳的地方,實在太多:他既可以控制供應量,隨時增發、回收;又可用引伸波幅及場外期權變化等大堆散戶不明白、也無從查證的因 素,去舞高弄低輪價。
牛熊證的設計,其實有點像借孖展買股票。同樣以瑞銀豐牛證為例,投資者只須付出約八千元,即相等於 正股一成半的價錢,便可以捕捉豐的升跌。由於變相是向瑞銀借錢買貨,故要付上七、八釐年息;市價兩元左右的豐牛證,裡面約有兩、三毫是財務費用。不過,由 於是逐日計息,財務費用在半年裡慢慢遞減,故對價格的影響並不明顯。
另外,牛熊證與窩輪最大的分別是,前者設有強制回收機制。再以瑞銀豐牛證為例,其行使價為一百一十八元,只要豐股價跌穿行使價,遊戲便立即玩完;就算該證未到期,亦要終止買賣。所以炒賣牛熊證的投資者,睇錯市最緊要肯認輸,萬不可死守。
如 今市況大上大落,玩牛熊證其實相當冒險,只適合投機者。揀選行使價貼近市價的牛熊證,更是險上加險,如荷銀私人投資產品董事曾愷悌所言:「好似行家(意指 高盛)出指牛證,行使水平係一萬五千點。依家個市單日都跌三百幾點,又跌過落一萬五千四百幾點,只要個市再跌多少少,即刻到收回價,隨時出師未捷身先 死。」
推出窩輪產品,發行商主要買場外期權對沖;「但牛熊證強制回收機制,令發行商難以推測產品壽命。」曾愷悌解釋,理論上,牛熊證的發行商須足正股以對沖風險:「發行牛熊證的利潤主要係財務費用,即銀行同業拆息之上溢價,無乜肉食。」
發行牛熊證,雖然同是穩賺無賠的生意,但回報僅得百分之三至四;相比窩輪動輒一成的毛利,相距甚大。所以,電台及電視有關投資的節目,只見發行商推介窩輪,卻鮮有談及新出爐的牛熊證;就算在報章撰文介紹,都只強調牛熊證會突然死亡,甚至本末倒置的說牛熊證比窩輪風險更高。
其實,牛熊證和窩輪同樣是高風險的投資工具,一樣是與發行商對賭。發行這兩種投資產品,必贏的始終都是發行商。只不過某程度上,窩輪價格的升跌,無異於黑箱作業;牛熊證則視乎正股走勢。
當然,如果發行商有心布局,一樣可以在旗下的牛熊證賣得七七八八時,擲貨質低正股價至收回價,令牛熊證即時死亡,賺光投資者的財務費用便離場。但至少投資者會見到正股下跌,知道死因,總比炒輪輸得不明不白好一點。
「玩窩輪,買大開大,都會輸錢。牛熊證就可以話係易於計算刀仔鋸大樹遊戲,勝在透明度高,想沾手投資者如果唔怕交學費,事先做足風險評估都可以玩。」蘇偉文說。
牛熊證點玩?
牛熊證玩法簡單,主要就是賭升跌。只要正股升,拉闊市價與牛證行使價的差價;或正股跌,令市價與熊證行使價距離更遠,投資者便有錢贏,所以牛熊證亦被稱為ContractforDifferenc
另外,牛熊證又分R證及N證,R代表Return,此類證設有收回價,即未到死亡的行使價時,已經止蝕,所以投資者可以拿回小部分的本金。市場上另有N證,N代表Nothing,其收回價就是行使價,故當發行商要強制回收時,N證的投資者便輸掉所有本金。
下面以指牛證為例,說明玩法:
荷銀指牛證(6200,R證)
市價(12/6):$0.233
行使價:指13,500點
收回價:指14,000點
到期日:29/11/2006
權益比率:10,000(即每手價值$2,330)
情況一:到期時,指升至17,500點
牛證價值=(到期日市價-行使價)/權益比率=(17,500-13,500)/10,000=$0.4(每手賺$1,670)+71.7%
情況二:到期前,指已跌穿14,000點收回價,牛證即時死亡 , 當日低位13700
牛證價值=(收回價-行使價)/權益比率=(13,700-13,500)/10,000=$0.02(每手可取回$200)-91.4%
注:到期日市價以到期前五天的平均價計算
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
牛熊證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